跳到主要内容

如何做好前端监控方案? ✅

答案

一、概览

基于轻量 SDK + RUM+Synthetic 监控 + 边缘接入 + 流式聚合 + 分层存储 + 分布与告警治理的端到端系统,实现前端体验感知、快速定位、可扩展告警与链路追踪。


二、设计目标(SLO 与核心指标)

  1. 用户体验为核心

    • 包含 Core Web Vitals(LCP < 2.5s, FID < 100ms, CLS < 0.1)作为核心指标 (Middleware)。
  2. 真实用户 + 合成监控双策略

    • RUM 捕获真实用户体验,Synthetic Monitoring 提前发现问题补充覆盖 (Middleware, 维基百科)。
  3. 采集效率与端开销控制:SDK < 8 KB gzip;sendBeacon 优先,卸载、不可见时 flush。

  4. 数据完整性与可靠性:上报成功率 ≥ 98%,丢失率 ≤ 1%;IndexedDB 缓存 + 重试机制。

  5. 实时性与告警:90% 数据 2 分钟内可查询;超阈值快速告警。

  6. 可扩展与成本优化:亿级事件级别、冷热分层存储、线性扩容。

  7. 安全合规:PII 脱敏、TLS 加密、审计日志、数据保留策略。

  8. 可定位性与全链路追踪:支持 Source Map 符号化与 W3C Trace Context。


三、系统架构与核心流程


四、前端 SDK 设计要素

  • 性能采集:Core Web Vitals + 一般性能指标、页面路由变化与用户交互事件 (Datadog)。
  • 错误处理:JS 异常、资源 & XHR/fetch 错误,全量采集与 Source Map 符号化。
  • 采样策略:普通事件会话抽样(如20%),错误与慢请求全量;支持服务端 tail-based sampling (Datadog监控)。
  • 离线保障:IndexedDB 本地缓存、指数退避、TTL 限制、批量发送机制。
  • 发送机制:sendBeacon 优先,fallback fetch/image;在 visibility hidden / unload 时触发 flush。
  • 行为回放支持(可选):记录关键 DOM state 与交互,用于后端回放分析。
  • 链路追踪:兼容 W3C Trace Context,用于前后端 trace 关联。

五、流式处理与数据存储

  • 接入层:CDN/边缘 + API 网关处理鉴权、压缩、防刷与限流;

  • 流处理:清洗、脱敏、补全 UA/IP/Geo、聚合(1m/5m);

  • 存储分层

    • ClickHouse / Druid:趋势分析、分位计算、TopN;
    • Elasticsearch:详情检索、错误 & 行为聚类;
    • 对象存储:历史原始明细与回放素材归档,支持生命周期管理;
  • 支持多租户、项目/版本/环境维度分区管理。


六、可视化与告警机制

  • 看板内容

    • Web Vitals 趋势 & 分布(P95/P99)、错误统计、Top 页面与接口详情、用户路径与痛点行为分析(如 rage clicks) (Datadog)。
    • Synthetic 与 RUM 数据对比呈现。
  • 告警策略

    • 阈值告警(如 LCP>2.5s)、分位告警(P95 上升)、同比/突增监控机制;
    • 支持静默期、告警去重与规则组合;
    • 告警触发可联动 Synthetic 背壳监测加速定位;
    • 通知渠道覆盖 Webhook、Slack、飞书等。

七、扩展性与可靠性规划

  • 容量规划:亿级事件通过 MQ 分区、边缘 API 与流处理集群水平扩容。
  • 冷热分层存储:实时指标放在 CH/ES,历史归档至对象存储降低成本。
  • 动态采样与自监控:根据流量、错误率自动调整采样比例;系统自我监控告警。
  • 多端一致协议:后续兼容 Native、小程序 SDK,统一监控格式。
  • 合规扩展:支持 GDPR 删除请求与区域化隐私策略。
  • AI 异常检测:引入机器学习实现异常突增/行为异常报警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