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HTTP 版本演进和 HTTPS ✅

本章节深入探讨 HTTP 协议的版本演进、HTTPS 安全协议和相关的性能优化技术,帮助你全面理解现代 HTTP 技术栈。

HTTP/1.1、HTTP/2、HTTP/3 区别详解

答案

HTTP 协议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演进,每个版本都在性能、安全性和功能方面有所改进:

HTTP/1.1 vs HTTP/2 vs HTTP/3 主要区别

  • 连接方面,HTTP/1.0 默认使用非持久连接,而 HTTP/1.1 默认使用持久连接。HTTP/1.1 通过使用持久连接来使多个 HTTP 请求复用同一个 TCP 连接,以此来避免使用非持久连接时每次需要建立连接的时延。

  • 资源请求方面,在 HTTP/1.0 中,存在一些浪费带宽的现象,例如客户端只是需要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而服务器却将整个对象送过来了,并且不支持断点续传功能,HTTP/1.1 则在请求头引入了 range 头域,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即返回码是 206(Partial Content),这样就方便了开发者自由的选择以便于充分利用带宽和连接。

  • 缓存方面,在 HTTP/1.0 中主要使用 header 里的 If-Modified-Since、Expires 来做为缓存判断的标准,HTTP/1.1 则引入了更多的缓存控制策略,例如 Etag、If-Unmodified-Since、If-Match、If-None-Match 等更多可供选择的缓存头来控制缓存策略。

  • HTTP/1.1 中新增了 host 字段,用来指定服务器的域名。HTTP/1.0 中认为每台服务器都绑定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因此,请求消息中的 URL 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但随着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因此有了 host 字段,这样就可以将请求发往到同一台服务器上的不同网站。

  • HTTP/1.1 相对于 HTTP/1.0 还新增了很多请求方法,如 PUT、HEAD、OPTIONS 等。

HTTP协议版本对比表

版本发布时间主要特点
HTTP/0.91991年只支持GET方法,没有Header和Body
HTTP/1.01996年引入Header、POST方法、响应码、缓存等特性
HTTP/1.11999年引入持久连接、管道化请求、分块传输编码、Host头、缓存控制等特性
HTTP/22015年引入二进制分帧、头部压缩、流量控制、多路复用等特性
HTTP/32021年引入QUIC协议,改进网络传输性能

详细版本特性对比

特点HTTP/1.0HTTP/1.1HTTP/2HTTP/3
并发请求不支持并发请求支持有限的并发请求引入多路复用(Multiplexing),支持更高级别的并发请求引入QUIC协议,通过多路复用和UDP传输支持更高级别的并发请求
请求头压缩不支持不支持引入HPACK算法对请求头进行压缩引入QPACK算法对请求头进行压缩
二进制传输不支持不支持使用二进制格式传输数据使用二进制格式传输数据
流控制不支持不支持支持流控制,可以控制每个流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流控制,可以控制每个流的数据传输速率
服务器推送不支持不支持引入服务器推送机制,服务器可以主动推送资源给客户端引入服务器推送机制,服务器可以主动推送资源给客户端
连接复用不支持支持持久连接支持多路复用,多个请求可以通过单个连接并行处理支持多路复用,多个请求可以通过单个连接并行处理
底层协议基于TCP基于TCP基于TCP或基于TLS的加密传输基于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

核心改进点

  1. HTTP/1.1

    • 持久连接(Keep-Alive)
    • 管道化请求
    • 存在队头阻塞问题
  2. HTTP/2

    • 多路复用
    • 二进制分帧
    • 服务器推送
    • 头部压缩(HPACK)
  3. HTTP/3

    • 基于 QUIC 协议(UDP)
    • 0-RTT 快速握手
    • 避免队头阻塞
    • 内置加密(TLS 1.3)

如何从 HTTP/1.1 迁移到 HTTP/2

答案

从 HTTP/1.1 迁移到 HTTP/2 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升级服务器

首先,你需要将你的服务器升级到支持 HTTP/2。大多数主流服务器,如Apache、Nginx等,都已经支持 HTTP/2。

2. 使用 HTTPS

HTTP/2 只支持加密连接,因此需要使用 HTTPS。所以,你需要获得一个 SSL 证书,并使用 HTTPS 连接来替代原来的 HTTP 连接。

3. 修改网页代码

为了利用 HTTP/2 的多路复用特性,你需要将网页中的多个小文件(例如 CSS、JavaScript、图像等)合并为一个文件,以减少请求的数量。此外,你还需要避免在一个请求中同时传输大量数据,以免阻塞其他请求的传输。

4. 配置服务器

为了使 HTTP/2 能够充分发挥性能,你需要进行一些服务器配置,例如启用 HTTP/2、调整 TLS 版本和密码套件等。

需要注意的是,HTTP/2 是一个复杂的协议,迁移过程中需要仔细审查每一个步骤,并且对性能进行监测和测试,以确保迁移后的网站性能更好。

HTTP/1.1 keep-alive 和 HTTP/2 多路复用的区别

答案

HTTP/1.1 的 keep-alive 和 HTTP/2 的多路复用是两种不同的技术机制,它们都旨在提高 HTTP 协议的性能和效率,但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特点。

HTTP/1.1 的 keep-alive

  • 在 HTTP/1.1 中,默认情况下,每个请求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 TCP 连接,请求完成后即关闭连接。
  • 为了减少这种连接建立和关闭的开销,HTTP/1.1 引入了 keep-alive 机制,允许在一个 TCP 连接上发送多个 HTTP 请求和响应。
  • keep-alive 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Connection: keep-alive 字段来启用。
  • 使用 keep-alive 可以减少连接建立和关闭的开销,提高性能。

HTTP/1.1 长连接工作原理

  1. 客户端发送请求:当客户端发起一个 HTTP 请求时,在请求头中会包含一个 Connection 字段,标识这个连接是否需要保持持久连接。如果客户端希望保持连接,它会将该字段设置为 keep-alive

  2. 服务器响应: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如果它支持长连接,它会在响应头中添加一个 Connection 字段,也设置为 keep-alive,表示服务器同意保持连接。

  3. 客户端发送下一个请求:在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如果它也同意保持连接,客户端可以继续发送下一个请求。这个请求会被发送到同一连接上,而不是创建一个新的连接。

HTTP/2 的多路复用

  • HTTP/2 使用二进制协议而不是文本协议,通过在一个 TCP 连接上同时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实现了多路复用。
  • 在 HTTP/2 中,请求和响应被切分为多个帧,每个帧都有一个帧头,可以根据帧头中的流标识符将帧重新组装成完整的请求或响应。
  • 多路复用允许多个请求和响应同时在一个 TCP 连接上进行传输,避免了 HTTP/1.1 中的队头阻塞问题。
  • 多路复用提高了并发性能,减少了延迟,提升了 Web 页面的加载速度。

主要区别总结

HTTP/1.1 的 keep-alive 通过在一个 TCP 连接上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来减少连接建立和关闭的开销,提高性能。而 HTTP/2 的多路复用则通过在一个 TCP 连接上同时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实现了并发传输,提高了并发性能和加载速度。

HTTP/2 多路复用详解

答案

HTTP/2 多路复用是解决 HTTP/1.1 队头阻塞问题的关键技术,它允许在单个 TCP 连接上并发处理多个请求和响应。

HTTP/1.1 的局限性

HTTP/1.1使用的是"管线化请求"和"持久连接"来提高性能,但存在"队头阻塞"(head-of-line blocking)问题:

  • 管线化请求:可以让浏览器同时发出多个请求,但前面一个请求没有得到响应时,后面的请求必须等待
  • 持久连接:在一个TCP连接中传输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但仍然按顺序发送请求和响应,依然存在队头阻塞问题

HTTP/2 多路复用原理

多路复用是指在HTTP/2中,多个请求/响应可以同时在同一个TCP连接上进行传输和处理的机制。

实现原理包括:

  1. 帧和流(Frames and Streams)

    • 通信的最小单位是帧(frames),每个帧包含特定类型的数据(请求头、响应头、请求体、响应体等)
    • 帧属于一个或多个流(stream),每个流都有唯一的标识符
    • 多个流可以同时在同一个TCP连接上进行传输
  2. 二进制分帧(Binary Framing)

    • HTTP/2使用二进制分帧技术将HTTP请求和响应分成多个帧
    • 使用流(stream)来标识不同的请求和响应
    • 实现了更高效的网络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3. 流的优先级(Stream Priority)

    • 每个流都可以设置优先级,用于指定处理请求的顺序
    • 服务器可以根据流的优先级来决定响应的优先级,更好地利用带宽资源
  4. 头部压缩(Header Compression)

    • 使用HPACK压缩算法对头部信息进行压缩
    • 在通信双方之间维护一个共享的头部表,存储已发送或接收过的头部信息
    • 减少重复的头部信息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优势对比

特性HTTP/1.1HTTP/2 多路复用
连接数每个请求需要独立连接单个连接处理多个请求
队头阻塞存在队头阻塞问题避免了队头阻塞
并发性有限的并发能力高度并发处理
延迟连接建立开销大减少延迟
带宽利用带宽利用率较低更充分利用带宽

性能提升

通过多路复用,HTTP/2实现了:

  • 避免了HTTP/1.1中的队头阻塞问题
  • 提高了并发性能和传输效率
  • 减少了网络延迟和连接建立的开销
  • 更好地支持现代Web应用的性能要求

HTTP/2 首部压缩机制

答案

在 HTTP/2 中,首部压缩是一项重要的特性,它主要是为了减少在网络传输中重复的首部信息所占用的带宽,从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为什么需要首部压缩

在 HTTP/1.1 中,每次请求和响应都包含大量的首部信息,这些首部信息可能会重复出现,并且占用不少的网络带宽。例如,每次请求都可能包含的 User-Agent、Accept 等首部字段,在多个请求之间可能是相同的。随着现代网页应用的复杂性增加,请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首部信息的重复传输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

HTTP/2 首部压缩的原理

HTTP/2 使用了 HPACK(Header Compression for HTTP/2)算法进行首部压缩。HPACK 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关键概念:

1. 静态表和动态表

  • 静态表是一个预定义的首部名称和值的映射表,其中包含了一些常见的首部字段,如":method: GET"":status: 200"等。当在请求或响应中出现这些常见的首部字段时,可以通过索引值来引用静态表中的条目,而不是传输完整的首部名称和值,从而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 动态表是在通信过程中动态构建的。当出现新的首部字段组合时,可以将其添加到动态表中。后续的请求或响应如果包含相同的首部字段组合,可以通过索引值来引用动态表中的条目。

2. 整数编码和霍夫曼编码

  • 整数编码用于对首部字段的索引值和长度进行编码,减少表示这些值所需的位数。

  • 霍夫曼编码是一种可变长度编码技术,它根据字符的出现频率为不同的字符分配不同长度的编码。在 HTTP/2 中,霍夫曼编码用于对首部字段的值进行编码,进一步减少数据量。

首部压缩的效果

通过首部压缩,HTTP/2 可以显著减少网络传输中的首部信息大小。在实际应用中,首部压缩可以将首部信息的大小减少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小,从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降低延迟。特别是对于频繁重复的首部字段,压缩效果更加明显。

实际应用示例

例如,在一个包含多个请求和响应的网页应用中,如果每个请求和响应都包含相同的 User-Agent 首部字段,在 HTTP/1.1 中,这个首部字段会在每次请求和响应中重复传输。而在 HTTP/2 中,只需要在第一次出现时传输完整的首部字段,后续可以通过索引值引用动态表中的条目,大大减少了传输的数据量。

为何 HTTP/2 快速过渡到 HTTP/3

答案

HTTP/2 被广泛采用后,HTTP/3 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一些 HTTP/2 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性能。

HTTP/2 的局限性

HTTP/2 在性能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改进,通过多路复用和头部压缩等特性,可以提高页面加载的速度和效率。然而,HTTP/2 仍然使用了基于 TCP 的传输层协议。TCP 的一些特性,如拥塞控制和传输层阻塞,可能造成延迟和性能下降。

HTTP/3 的技术革新

HTTP/3 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传输层协议,即基于 UDP 的 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QUIC 具有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拥塞控制,通过在应用层实现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了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不必要的交互。

主要改进优势

  1. 解决传输层队头阻塞:虽然 HTTP/2 解决了应用层的队头阻塞,但 TCP 层面的队头阻塞仍然存在。HTTP/3 基于 UDP,彻底避免了这个问题。

  2. 更快的连接建立:QUIC 协议整合了 TLS 握手过程,减少了往返时间,实现更快的连接建立。

  3. 更好的移动网络支持:HTTP/3 对网络切换(如从 WiFi 切换到蜂窝网络)有更好的支持。

  4. 内置安全性:QUIC 协议内置了加密功能,提供了更强的安全保障。

性能提升

另外,HTTP/3 还支持多路复用、头部压缩等 HTTP/2 的特性。这意味着在 HTTP/3 中,仍然可以享受到 HTTP/2 带来的性能优势,同时还能更好地解决一些 HTTP/2 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HTTP/3 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是因为它在 HTTP/2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并解决了一些 HTTP/2 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更快速和更可靠的页面加载体验。

HTTP/3 核心新特性

答案

HTTP/3 基于 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协议,带来了多项革命性的新特性:

一、基于 QUIC 协议的优势

1. 多路复用无队头阻塞

  • HTTP/3 基于 QUIC 协议,它继承了 QUIC 的多路复用特性。在 HTTP/2 中,虽然也有多路复用,但由于底层使用 TCP 协议,可能会出现队头阻塞问题。而 QUIC 的多路复用在一个连接上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独立的流,并且各个流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即使某个流出现丢包,也不会阻塞其他流的传输。

  • 例如,当同时加载一个网页的多个资源时,如果其中一个资源的数据包丢失,在 HTTP/2 中可能会导致整个连接的传输受阻,直到丢失的数据包被重传成功。而在 HTTP/3 中,其他资源的传输不受影响,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2. 快速连接建立

  • QUIC 协议在连接建立方面比传统的 TCP 和 TLS 握手更快。它将 TLS 加密层整合到 QUIC 协议内部,减少了连接建立的往返次数。在首次连接时,虽然也需要一些时间进行密钥交换等操作,但后续连接可以利用之前的连接状态进行快速恢复,实现 0-RTT(Round-Trip Time)或 1-RTT 的连接建立时间。

  • 例如,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用户频繁切换网络或重新打开应用时,HTTP/3 可以更快地建立连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供更流畅的体验。

二、改进的拥塞控制

1. 可插拔的拥塞控制算法

  • HTTP/3 允许使用不同的拥塞控制算法,并且可以根据网络环境动态切换。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网络条件,如高延迟、高丢包率的网络环境。

  • 例如,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更适合这种环境的拥塞控制算法,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更精准的拥塞控制

  • QUIC 协议的拥塞控制机制比 TCP 更加精细。它可以更好地感知网络的拥塞状态,及时调整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同时,它还可以对不同的流进行独立的拥塞控制,提高整体的网络利用率。

  • 例如,当网络出现拥塞时,HTTP/3 可以更快地降低发送速率,避免拥塞进一步恶化。而在网络状况好转时,又能迅速提高发送速率,充分利用网络带宽。

三、增强的安全性

1. 内置加密

  • QUIC 协议在设计上就内置了加密功能,从一开始就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这避免了像 TCP 那样在连接建立后再进行加密协商的过程,减少了安全风险。

  • 例如,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更难被窃听或篡改,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2. 前向安全

  • HTTP/3 继承了 QUIC 的前向安全特性。即使一个密钥被泄露,也不会影响之前的通信安全。这意味着攻击者无法通过破解当前的密钥来获取之前的通信内容。

  • 例如,如果一个服务器的密钥在某个时间点被泄露,之前通过 HTTP/3 传输的通信内容仍然是安全的,不会被攻击者窃取。

四、其他重要特性

  • 连接迁移:支持 IP 地址变更时的连接迁移,适合移动设备使用场景
  • 流量控制:提供更细粒度的流量控制机制
  • 服务器推送:保留了 HTTP/2 的服务器推送功能
  • 头部压缩:使用 QPACK 算法进行头部压缩

参考资料:QUIC 协议详解

深入研究 HTTPS

答案

HTTPS 涉及到三个主要参与者,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全通信的基础:

参与主体

  1. 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Chrome、IE、Firefox等),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各种语言的客户端程序
  2. 服务端:一般指支持HTTPS的网站,比如GitHub、支付宝等
  3. CA机构:HTTPS证书签发和管理机构,比如Symantec、Comodo、GoDaddy、GlobalSign

HTTPS 的动机

  1. 认证正在访问的网站:确定你正在访问的是正确的网站,而不是假冒伪劣的钓鱼网站
  2. 保证所传输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HTTP是明文传输,同一网络中的其他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抓包来窃取和篡改数据包内容,甚至运营商或WiFi提供者可能篡改HTTP报文添加广告

HTTPS 工作流程

整个工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认证服务器

  • 浏览器内置受信任的CA机构列表,并保存这些CA机构的证书
  • 服务器提供经CA机构认证颁发的服务器证书
  • 浏览器验证服务器证书的CA机构是否可信、证书是否有效、域名是否匹配
  • 验证通过后,从服务器证书中获取服务器公钥用于后续流程

阶段二:协商会话密钥

  • 客户端认证完服务器并获得公钥后,利用公钥与服务器进行加密通信
  • 协商出两个会话密钥:客户端会话密钥和服务端会话密钥
  • 使用对称加密可以节省计算资源,会话密钥随机生成保证安全性

阶段三:加密通讯

  • 双方都有了会话密钥后,所有HTTP数据都通过会话密钥加密
  • 确保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防止窃取和篡改

小结

HTTPS实际上是HTTP跑在SSL/TLS上,本质是SSL和TLS的安全流程。虽然HTTPS比HTTP更耗费服务器资源,但为了数据安全,现代网站普遍采用HTTPS。

HTTPS 性能优化

答案

以下是在 HTTPS 层可以进行的一些性能优化:

一、优化服务器配置

1. 选择合适的加密套件

  • 服务器可以配置支持的加密套件。优先选择性能较好且安全的加密算法组合,如具有高效加密和认证的椭圆曲线密码(ECC)算法及现代的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GCM)。避免使用老旧、性能低下或存在安全风险的加密套件。

  • 例如,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和安全需求,调整 Nginx 或 Apache 服务器的 SSL/TLS 配置,选择合适的加密套件。

2. 启用 HTTP/2 或 HTTP/3

  • HTTP/2 和 HTTP/3 在 HTTPS 之上提供了更好的性能。HTTP/2 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在一个连接上同时传输多个请求和响应,减少了连接建立的开销。HTTP/3 则基于 QUIC 协议,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和性能。

  • 确保服务器支持并启用 HTTP/2 或 HTTP/3,可以显著提升 HTTPS 网站的性能。

3. 优化服务器硬件

  • 使用性能强大的服务器硬件,包括更快的 CPU、更多的内存和高速存储设备,可以提高 HTTPS 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 考虑使用固态硬盘(SSD)来存储网站数据,以减少磁盘 I/O 延迟。

二、证书管理优化

1. 使用高效的证书颁发机构(CA)

  • 选择响应速度快、可靠的 CA 来颁发证书。一些知名的 CA 可以提供快速的证书签发和更新服务,减少证书获取的时间。

  • 例如,Let's Encrypt 是一个免费、自动化的 CA,提供快速的证书签发服务,适用于小型网站和个人项目。

2. 优化证书链长度

  • 减少证书链的长度可以降低证书验证的时间开销。确保服务器配置的证书链只包含必要的中间证书,避免过长的证书链。

  • 可以通过检查证书链中的证书数量和层级,以及与 CA 沟通来优化证书链的长度。

3. 证书缓存和预取

  • 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利用证书缓存来减少证书验证的次数。浏览器通常会缓存证书一段时间,以避免在后续访问同一网站时重复验证证书。

  • 服务器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预取证书更新,以确保在证书即将过期时能够及时更新,避免因证书过期导致的连接中断。

三、TLS 会话复用

1. 会话票证(Session Tickets)

  • 服务器可以使用会话票证来实现 TLS 会话复用。会话票证是一个加密的令牌,包含了之前建立的 TLS 会话的信息。当客户端再次连接时,它可以提交会话票证,服务器可以使用票证中的信息快速恢复之前的会话,而无需进行完整的 TLS 握手。

  • 配置服务器以支持会话票证,并确保会话票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会话 ID 复用

  • 类似地,服务器可以使用会话 ID 来实现会话复用。在首次 TLS 握手时,服务器生成一个会话 ID,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后续连接时可以提交会话 ID,服务器如果识别到该 ID,可以快速恢复之前的会话。

  • 确保服务器正确配置会话 ID 的生成和存储,以实现高效的会话复用。

四、内容压缩和缓存

1. 启用压缩

  • 在 HTTPS 层启用内容压缩可以减少传输的数据量,提高传输速度。服务器可以配置支持的压缩算法,如 Gzip 或 Brotli。

  • 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支持所选的压缩算法,并正确配置服务器以对响应内容进行压缩。

2. 合理设置缓存策略

  • 利用浏览器缓存和中间缓存服务器可以减少重复请求,提高性能。设置合适的缓存头,如Cache-ControlExpires,指示客户端和中间缓存服务器如何缓存资源。

  • 对于静态资源,可以设置较长的缓存时间,以减少对服务器的请求次数。

五、监控和优化

1. 性能监控

  • 使用性能监控工具来监测 HTTPS 网站的性能指标,如连接建立时间、数据传输速度、证书验证时间等。常见的性能监控工具包括 WebPageTest、Pingdom 等。

  • 根据监控数据,分析性能瓶颈,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2. 持续优化

  • HTTPS 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安全需求的变化,不断评估和调整优化策略,以确保网站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

  • 关注安全漏洞和新的性能优化技术,及时更新服务器配置和软件版本。

TLS 和 SSL 的区别

答案

什么是 SSL/TLS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SSL(Secure Socket Layer) 的后续版本,它们是用于在互联网两台计算机之间用于身份验证加密的一种协议。

SSL 即安全套接字层,它在 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处于第五层,SSL 在 1999 年被 IETF(互联网工程组)更名为 TLS ,即传输安全层,直到现在,TLS 一共出现过三个版本,1.1、1.2 和 1.3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 1.2。

一、SSL

1. 定义与发展

  • SSL 由网景公司(Netscape)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发,旨在为网络通信提供加密和安全认证。
  • 它经历了几个版本,如 SSL 2.0 和 SSL 3.0,但后来发现了一些安全漏洞。

2. 主要功能

  • 数据加密:通过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如 DES、3DES、AES 等)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 身份验证:服务器可以使用数字证书向客户端证明自己的身份,客户端可以验证证书的有效性,以确保连接到的是真实的服务器。

二、TLS

1. 定义与发展

  • TLS 是在 SSL 3.0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进行标准化。
  • 它的目的是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网络通信安全协议,并修复 SSL 中发现的安全漏洞。
  • TLS 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演进,如 TLS 1.0、TLS 1.1、TLS 1.2 和 TLS 1.3。

2. 主要功能

  • 与 SSL 类似,TLS 也提供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功能。但在加密算法、密钥交换机制和安全性能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增强。
  • 支持更先进的加密算法,如 AES-GCM、ChaCha20-Poly1305 等,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性能。
  • 改进的密钥交换机制,如 Diffie-Hellman Ephemeral(DHE)和 Elliptic Curve Diffie-Hellman Ephemeral(ECDHE),提供前向保密性。

三、TLS 与 SSL 的区别

1. 安全性

  • TLS 通常被认为比 SSL 更安全。TLS 在设计上修复了 SSL 中的一些安全漏洞,并引入了新的安全特性。
  • 例如,TLS 1.3 完全移除了对不安全加密算法的支持,提供了更强的加密和认证机制。

2. 性能

  • TLS 在性能方面也有所改进。它采用了更高效的加密算法和密钥交换机制,减少了连接建立的时间和数据传输的延迟。
  • 例如,TLS 1.3 中的 0-RTT(Zero Round-Trip Time)模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实现更快的连接建立。

3. 标准化

  • SSL 是由网景公司开发的,没有经过正式的标准化过程。而 TLS 是由 IETF 进行标准化的,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不同的实现之间具有更好的互操作性。

4. 兼容性

  • 由于 TLS 是在 SSL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与 SSL 兼容。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安全性和性能,建议使用最新版本的 TLS。
  • 现代的浏览器和服务器通常都支持 TLS,并逐渐淘汰对 SSL 的支持。

TLS/SSL工作原理

TLS/SSL的工作原理基于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两种加密算法的结合:

  1. 握手阶段(Handshake)

    • 客户端发送"客户端Hello"消息协商加密算法和通信参数
    • 服务器回应"服务器Hello"消息,包含选择的加密算法和数字证书
    • 客户端验证服务器数字证书的合法性
    • 客户端生成随机对称加密密钥,用服务器公钥加密后发送
    • 服务器用私钥解密获得对称密钥
    • 双方协商确定最终的加密算法和密钥
  2. 密钥交换阶段(Key Exchange)

    • 客户端和服务器使用协商好的对称加密密钥进行通信
  3. 数据传输阶段

    • 使用对称加密密钥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总结

TLS 和 SSL 都是为了实现网络通信安全而设计的协议,但 TLS 在安全性、性能和标准化方面都比 SSL 更优。在现代的网络环境中,建议使用 TLS 来确保通信的安全。

HTTPS 安全协议

答案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安全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一、加密通信

1. TLS/SSL 加密

  • HTTPS 使用传输层安全(TLS)或安全套接层(SSL)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这确保了在客户端(如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是经过加密的,防止数据被窃听、篡改或劫持。

  • 加密过程通过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的组合来实现。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换对称密钥,然后使用对称密钥进行后续的数据加密和解密,以提高效率。

2. 数据完整性保护

  • HTTPS 还使用消息认证码(MAC)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接收方可以通过验证 MAC 来确定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如果 MAC 验证失败,接收方将拒绝接收数据,从而防止恶意篡改的数据被接受。

二、身份验证

1. 服务器身份验证

  • HTTPS 通过服务器提供的数字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数字证书由证书颁发机构(CA)签发,包含服务器的公钥和其他身份信息。

  • 客户端在连接到服务器时,会验证服务器证书的真实性。这包括检查证书的颁发机构是否可信、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以及证书中的域名是否与服务器的域名匹配等。如果证书验证失败,客户端可能会显示警告或拒绝连接。

2. 客户端身份验证(可选)

  • 在某些情况下,HTTPS 也可以用于客户端身份验证。例如,在企业内部网络或金融交易等场景中,服务器可能要求客户端提供数字证书或其他身份验证信息,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资源。

三、安全连接建立

1. 握手过程

  • HTTPS 的连接建立过程包括一个称为"握手"的阶段。在握手过程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交换信息,协商加密算法、密钥交换方式和其他安全参数。

  • 这个过程确保双方都支持相同的安全协议版本,并能够建立一个安全的连接。握手过程还包括服务器身份验证和密钥交换,为后续的数据传输做好准备。

2. 安全参数协商

  • 在握手过程中,客户端和服务器协商各种安全参数,如加密算法、密钥长度、MAC 算法等。双方选择最强的安全配置,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 这个协商过程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能力以及安全需求进行调整。

四、HTTP/3 安全特性

HTTP/3(或称为HTTP-over-QUIC)在安全方面也有重要改进:

1. QUIC Crypto 协议

  • HTTP/3 采用了新的二进制编码协议(QUIC Crypto)来加密和验证数据,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 使用"0-RTT安全连接"机制,允许客户端在第一次请求时就可以建立安全连接,从而减少连接建立的延迟。

2. 连接标识符安全

  • 在HTTP/3中,每个数据包都使用一个独特的标识符(Connection ID)来标识,可以防止攻击者进行连接欺骗,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3. 其他安全技术

  • 0-RTT加密、零轮延迟、源地址验证、密钥派生和更新等技术,进一步提升通信安全。

五、安全优势和应用场景

1. 安全优势

  • HTTPS 提供了比 HTTP 更高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它可以防止敏感信息(如密码、信用卡号码、个人信息等)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 此外,HTTPS 还可以防止中间人攻击,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直接的,没有被第三方拦截或篡改。

2. 应用场景

  • HTTPS 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社交媒体、企业内部网络等。任何涉及敏感信息传输或需要保护用户隐私的网站或应用都应该使用 HTTPS。

  • 搜索引擎也越来越重视 HTTPS,将其作为一个排名因素,鼓励网站所有者采用更安全的协议。